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成果 -> 论文 -> 正文

印度,腾跃中的亚洲巨象

发布日期:2018-12-29  来源:   点击量:

一向被认为贫穷落后、无足轻重的发展中国家印度,现在正在扮演着崛起的亚洲超级大国的角色。自从实现振兴经济的改革以后,印度的印度经稳定地增长,以购买力折算GDP已超过

12000亿美元,已成为是世界第5经济大国,第十工业大国,第6航天大国。印度还是科技人才大国,和计算机软件超级大国。印度,喜马拉雅山南边我们的这个邻居,下个世纪很可能跃身世界性经济强国,成为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

★ 经济改革虽然比中国迟,但成就斐然

印度独立后,印度政府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但由于长期实行内向型经济战略,形成了封闭、内向型的经济结构,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后期的30年间,印度的经济年增长率仅为3.6%,被讽刺为“印度增长率”。印度的贫困状况也没有大的改善。进入80年代,英·甘地和拉·甘地两任总理进行了经济调整,放松对经济的管制,采取自由化的政策,使印度经济发展有了一些起色。但总的来看,一直到90年代中期前,印度的发展较缓慢。它对中国乃至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取得的经济成就一直不以为然,认为印度有自己得特殊情况。印度被世人称为“昏昏欲睡的巨人,”“沉睡的亚洲象。”

但自1990初期年代以来,这头“沉睡的亚洲象”已经苏醒并开始腾跃。90年代初,拉奥政府上台后实行经济改革,启动了“经济解放”计划,逐渐放宽经济限制,推行自由化,市场化和全球化政策。在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支持下,印度对传统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基本取消了工业许可证政策,使私营部门能从事越来越多的行业。调整了反垄断法的内容。使之不再过多限制私营大企业集团的发展,允许外资在印度企业中占股超过40%甚至独资。同时还改革了汇率制,使印度货币向可自由兑换货币过渡。原则上取消了以外贸管制为核心的进出口许可证制度,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发展国际经济合作,鼓励外贸出口等。这些措施使印度的经济形式好转,外汇储备不断增加,1998年突破300亿美元。印度政府还鼓励外资到印度投资,取消了外资必须技术转让的规定,放松了进口限制。

印度的经济改革虽然比中国晚了10余年,但改革以来印度经济出现了迅速的发展。连续5年保持高水平增长,增长率达到7~8%。1997年爆发的亚洲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了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印度经济也受到影响,但不是很大。在1997-1998年度,尽管农业下降2%以及东亚经济风波的影响,但其GDP仍增长了5.1%,通货膨胀率降低到5%以内,其外部环境是令人满意的,财政赤字保持在较低的GDP的1.6%,国外直接投资保持强劲势头。债务服务率降到20%以上,1998年印度核试验后,印度受到国际社会的制裁,但经济所受影响不大,1998-1999年度经济增长为5.9%,在极为严峻的国际国内条件能取得这样的增长率是相当不错的。正如世界银行在其报告《印度1998:宏观经济近况》指出的那样,印度是具极具潜在实力的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中,印度拥有比较完善的税收制度和完善的银行系统,银行金融网络遍及城乡各地。90年代存款达2万亿卢比,1997-1998年度印度国内储蓄总额更达到35763.6亿卢比。印度的证券市场也较发达,证券交易机构遍及各地,有23家股票交易市场,上市股票多达9000多种,仅次于美国,超过日本,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仅1998年7月,孟买证券交易所和国家证券交易所额达123亿美元,流入印度的外资进一步增多。国内筹资很大,为印度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1991年至1998年的7年间,外国直接投资增长19倍。外商协议投资为266.51亿美元。高增长的制造出口的多样性也反映了印度在全球市场上正在增长的竞争力。印度出口1996年达335.6亿美元。印度国内储蓄和投资比例很高,超过GDP的25%。通货膨胀保持在1位数的低水平。此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为印度提高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印度享有了出口纺织品和农业产品的优惠条件。其工业产品的出口规模也在很快扩大。外贸的扩大成为印度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它的丝制品、纺织品等正在国际市场中与中国产品竞争。

★良好的教育与科技基础

目前印度人口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是印度的一大优势。独立后,印度不断增加教育投资,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印度教育的一个特点是特别重视发展高等教育,在教育拨款中,有2/3用在了高等教育上。早在1980年代印度高校学生就已超过350万人。目前,印度有大学200多所,各类高等学院6000所。德里大学等一批中央所属重点大学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印度科学院等5所大学,其学生水平比得上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印度培养了一大批经济发展必需的科技人才,造就了一个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科技人员队伍。与中国学校培养出来的科技人才相比,印度大学培养的科技人才有一大优势,就是他们普遍地熟练掌握英语。英语教育本来是英国殖民统治的遗产,英语作为印度最重要的官方语言之一,在学校和各类公共机构中广泛应用,印度殖民统治结束后,印度宪法规定要在若干年内取消,但一直未能实现。但正是由于实行英语教育,对印度培养科技人其了很好的作用。由于普遍使用英语,印度的大学能够直接使用发达国家的教科书,不仅使培养出来的科技人才能直接吸收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还使他们在与发达国交流方面不存在任何语言上的障碍。所以印度一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很受西方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欢迎。1998年来自印度的6所名牌大学的80%的毕业生同美国的大学和企业签订了合同。印度理工学院的毕业生是美国高科技人才的重要来源。未来的竞争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在教育。印度高等教育的发达为未来印度经济的腾飞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储备了人才力量。

印度一直重视科技发展,不仅在高校设立各科科研机构,中央和各邦政府也建有各种研究所和实验室。各大公私企业也有研究开发机构。比较著名的研究机构有1200多家,如巴巴原子研究中心等等,培养了一大批高级科技人才,在一些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广泛的研究发展机构奠定了印度在空间技术、卫星通讯、计算机软件和其他一些领域的领先地位。目前,印度已能生产核燃料和制造管理核电站,成为核技术先进国家。印度的空间技术也位居世界前列,印度已经能够自制火箭并发射卫星。pslv-c2的发射是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一次重要的技术成就,它标志着印度已进入了竞争性的卫星发射市场。极地卫星发射运载器(pslv-c2)于1999年月26日在斯利哈里各答把印度的遥感卫星和两课外国卫星送入极地太阳同步轨道,“一箭三星”标志着印度进入了国际商用卫星发射市场。而且,印度科技政策还强调空间技术在国内的应用。目前印度正在准备进一步实施其航空航天计划。

印度在农业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对印度这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是很重要的。早在1970年代的农业绿色革命中,印度政府就大力投资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生产方式,广泛推广高产作物品种,喷灌等先进技术大量运用。奶牛大量饲养。生物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997年印度谷物(大米。小麦)贮备大约1980万吨,不仅粮食能自给,还成为农产品出口国。印度的棉花、黄麻、甘蔗、茶叶、烟草、香料和水果产量也居世界前列。

★信息技术引导的高科技发展

印度的计算机技术研究虽然起步交往较晚,但发展迅速。10多年前,印度向美国购买超级计算机被美国拒绝,印度决心走自行研制超级计算机的道路。1993年第一代帕拉姆-1000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功,1998年宣布研制成功第二代帕拉姆-1000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达每秒1000亿次,居世界先进水平。现在印度生产的超级计算机的性能与价格比优于世界其他国家。印度人自豪地说,在这个领域只有三个竞争对手:美国、欧洲和日本。

印度的计算机软件业更为发达。计算机的软件编写工作被认为是信息产业的“锅炉房”,意思是说,它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印度大量熟练掌握英语的廉价的科技术人员,在国内很难找到像样的工作,而编写软件为他们提供了用武之地。印度的软件产业比中国起步早,早在80年代末,印度的电脑程序编写人员就为美国的计算机公司编写程序,这些程序通过卫星传送到美国。英美等发达国家都是印度软件的市场,班加罗尔是世界著名的印度硅谷,在这里,印度的高科技人员为国际性的大型高科技公司编写软件,并把软件向世界出口。印度的软件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其产品成本低,服务质量高,技术属尖端级。因特网的发展对带来出乎预料的结果:它把大批人为外国编写软件这种“打工”性质的行业,转变成一种主流产业,并把印度推上了高科技列车上。软件产业为数百万印度人创造了就业机会,极大地促进了印度经济的发展。据估计,在未来20年中,可为印度提供5000万个就业机会,印度可能成为第一个依赖信息技术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国家。它的软件产品已远销75个国家,其中,28个国家完全依靠印度的计算机软件和服务。美国是印度软件出口的最大市场。1997年在全球500家大公司中有140家从印度获得所需软件。印度每年可培养出7.5万名信息技术专家。像其他发展中国一样,印度也有人才外流的问题。在这些高科技人才中,许多最好的专家被美国人挖走,成为美国硅谷的中坚力量。据印度人的估计,从19951998年,美国硅谷高科技企业中的385个企业(占总数的9%)是由印度人建立起来的。在得到卡内基-梅隆软件工程学会最高评价的全球21家公司中,有12家来自印度数以千计的印度高技术人员升到美国公司的领导位置。不过,这些人在美国工作,也给印度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他们每年向印度邮回大量美元,并捐资几千万美元支持国内教育。这些年,在硅谷和华尔街工作的印度人已开始带着他们的专长,关系和资本回国兴办企业。据一份材料统计,仅喀拉拉邦就大约有10%的信息公司都是用那些在美国硅谷工作的印度人汇来的钱建立起来的。

印度软件工业以每年50%的增长率发展,在最近7年出口增加了20倍。全球都关注在印度寻求高经济效益和高质量的软件。印度可能成为未来IT行业的中心。2000年预计软件产品及其服务出口总额达到39亿美元,据世界第二位。根据估计,软件产业使印度能占世界整个信息产业份额的5%。网络革命使印度有可能加入高新技术的超级大国的行列,成为第一个依赖信息技术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国家。在信息产业上成就大大增加了印度对未来的信心,现在印度政府大力支持信息技术。印度全国有430万台电脑,今年的国际电信带宽将达到每秒780兆比特(这个数字只是中国的1.4%),几个数字虽然还很低,但发展前景看好。

印度计算机软件的迅速发展,与印度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和培养计算机人才分不开。印度从小学开始普及计算机教育,让小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到中学和大学计算机成为必修课,特别是理工科学生,要求他们熟练操作计算机并能编制一些程序。印度的社会大学、电视广播也把普及计算机知识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另外,社会单位、部门还不断举办各种计算机短期训练班。“你的孩子将来工作时拿的工资同你到退休时拿的工资一样多。”这是一家电脑学校的广告牌。高收入诱惑着年轻人积极钻研电脑知识。印度的工业和科研机构还专门开设提高班,通过12年系统的教育和培养使其成为高级计算机人才。据了解,印度现在有20万电脑方面的高科技人才,其中约有5000人更是出类拔萃。最近登上了美国《福布斯》双周刊亿万富翁排行榜的印度赛特亚姆计算机服务公司董事长拉马林加·拉朱说:“未来的20年属于印度,我们拥有人才,拥有语言优势并且对信息技术有深刻的理解。”印度现在已经是软件产业大国,比尔·盖次预言,印度在21世纪将成为软件超级大国,不是没有根据的。

★ 以庞大的中产阶级为核心的国内市场

独立后印度允许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使印度出现了一批颇具实力的垄断财团,如塔塔集团,资产在几百亿卢布以上。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不断有新财团出现。这些财团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扶植下,不断扩张,并初具国际竞争力。目前印度出口商品有7500多种,面向190多个国家,主要出口各种农业、工业产品和手工艺品、手纺织品,从而形成了外向型的经济结构。一些大财团成为牵动印度经济发展的主角。

常常听印度人自豪地宣称:“我们国内印度有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由于对“中产阶级”的概念理解不同,印度到底有多少人属于“中产阶级”,以及“中产阶级”由什么人组成,很难评估。根据印度经济学家的调查,家庭年收入在12500卢布以上的家庭共计6241.3万户,占全印度41.2%。家庭收入超出300000卢比的富裕家庭的数量在下一个10年中将增加9倍以上,并达到家庭总数的3.5%。据估计,印度目前中产阶级估计已近2亿,并以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增长。其中,包括政府官员、大学教授、60年代绿色革命中富起来农民,以及最近几年靠“知识经济”富裕起来的科技人员。他们具有很强的购买力,大部分有汽车、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能够出国旅游,生活方式较为“欧化”。今后中产阶级的购买力还将逐渐充分展现,刺激印度国内生产和外资的引进,这也是西方国家把印度看作未来重要的新兴市场的主要原因。

印度发展还有其他一些优势,如长期以来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民主政治体制,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成熟的文官制度,公务员、学者、教授和科技人员熟练掌握英语以及许多做法与世界更为“接轨”等,这些都将促进印度的发展。当然,印度还面临许多问题,如印度多数人还仍很贫穷,国内贫富悬殊极大,初等教育落后,文盲多,基础设施差,政府机构办事效率低下,在引进外投资和出口等方面的竞争力还不及中国等。但它正在迅速发展和崛起,越来越展现其活力。印度的发展潜力巨大,在新的世纪里很可能成为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