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凤凰木学术沙龙 -> 正文

凤凰木学术沙龙第二期读书会活动

发布日期:2018-12-24  来源:   点击量:

2018年10月19日(周五),“凤凰木学术沙龙”第二期读书活动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主楼1401室举行。蔡晶老师、林秋双老师以及林伦敏、周伊倩、吴翔、姚良凤、李颖洁、仝心怡、沈思杰、刘梦、陈琦等多名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了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讨论轰动世界的巴基斯坦基督徒Asia Bibi事件(可参见维基百科词条“Asia Bibi blasphemy case”)。首先刘梦同学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的广泛关注和影响。蔡晶老师提了两个问题供同学们思考:1、为什么穆斯林脱离了种姓制度环境后仍然不能平等看待其他信徒?2、Bibi事件是否可以判定为完全是穆斯林和基督徒之间的冲突?林伦敏同学提示Bibi被指控不止有宗教原因,指控者与Bibi之间还存在私人恩怨。吴翔同学认为,穆斯林是巴基斯坦的多数群体,政治上也占优势地位,然而Bibi被抓捕后居然有不少人为身为基督徒的她辩护且其中不乏政府高官,巴基斯坦穆斯林认为自己的绝对地位受到挑战,这是他们无法接受的,因而导致Bibi事件愈演愈烈。蔡晶老师指出这种解释是强调“情境”的作用,但“情境论”适用于社会中弱势群体反对强势群体的例子,而Bibi事件却是强势群体反对弱势群体。陈琦等同学认为,虽然巴穆脱离了种姓制度的环境,但巴基斯坦历史上长期实行种姓制度,这一制度规范下人们对低种姓出身者的歧视观念并没有消失,从而巴穆才会因为一杯水的问题将Bibi告上法庭并集体指控Bibi亵渎他们的神灵。蔡晶老师评论道,Bibi事件应是世俗的私人冲突被以宗教的名义爆发出来,而之所以造成这么大的影响,从心理文化学的角度看是巴基斯坦穆斯林由于在其特定生活状态下需要情绪的宣泄口,Bibi事件恰好满足这一需要······由于时间关系,后续的讨论拟放到下次活动中进行。

Asia Bibi事件的讨论告一段落后,沈思杰同学分享了关于孔飞力《他这者中的华人》的读书体会,认为海外华人和当地人互为彼此的“他者”,相互理解对华人的生存至关重要。周伊倩则分享了路易·杜蒙《序阶人》的读书心得。《阶序人》一书主要讲述了印度的卡斯特制度,周伊倩指出杜蒙在研究时采用比较研究方法,避开“西方中心”的立场,分别将印度社会的“阶序人”与西方社会的“平等人”作比较,探究了种姓制度背后的价值体系和精神组织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反思西方社会。吴翔也做了关于尚会鹏老师《中国人与日本人》的读书报告,他认为本书通过中日社会各个层面的对比,研究了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文化逻辑,弥补了当今国际问题研究把国家作为“理性人”(经济人)所带来的一些弊端。姚良凤读完毛里和子的《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后提到了日本对中国的ODA,而中国官方对此少有宣传。仝心怡和李颖洁则分别就《1948天地玄黄》(钱理群)和《心理文化学要义》(尚会鹏)做了心得分享。

下一次凤凰木学术沙龙活动预期将在11月9日进行,具体地点届时通知,欢迎有兴趣的老师和同学们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