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成果 -> 论文 -> 正文

热浪肆虐,凸现印度贫穷问题

发布日期:2018-12-29  来源:   点击量:

中国的“非典”肆虐尚未完全过去,传来了印度遭受热浪袭击的消息。据印度官方公布的数字,到6日晚,全国已有近1350人在热浪中丧生(笔者发稿时听到了好消息:印度部分地区喜降甘霖,大部分地区气温已明显下降)。我想,经历了“非典”时期的中国人,恐怕更能对我们的邻居在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失去的生命感到同情与悲哀。

热浪竟能夺走那么多人的生命,若没有在印度的亲身体验,恐怕很难相信印度“暑魔”的厉害。这里谈谈笔者1992年住在新德里的亲身感受。每年三月份,气温开始明显升高,到了5月初便已酷热难耐了。在最热的时候,中午至下午五时以前,整个世界像是在烤炉里面,烘烤在烈日当空的白热强光之下。这时最好不要出门,据说,当地刮一种名叫“鲁”的热风,热风过处,树叶雕零,草木枯萎。人若遇到这种风,必死无疑。所以这时候商店多关门,路上行人稀少。倘若必需外出,不宜穿短袖短裤,否则会灼伤皮肤。呆在屋子里,须将门窗关严,以免外面的热气进来。即便这样,炎热仍使人几乎处于半昏迷状态。好不容易熬到夜晚,床板儿还在散发着白天的余热,睡在上面,开着吊扇,迷迷糊糊地刚入睡,又被热醒,发现身上朝风扇的一面的汗吹干了,而贴着床板一面是湿的,于是翻过身,吹身体的另一面。这样,像烙饼似的,一夜翻来翻去。出了汗,必须不断喝水,有时候喝了水却无汗,因为汗一出即被蒸发掉,皮肤上只留下一层盐。所以要时时用冷水沐浴 。大量喝水又影响食欲,故再好的饭食也难以下咽。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人会无精打采,什么事情干不了,也不想干。由此联想到印度教 徒的沐浴 、斋戒、禁欲、瑜伽 、林栖、瞑想等习俗,以及印度文化重玄想、重宗教超越的特点,便多了几分理解。这样的天气,人倒是很少感冒,因为据说感冒病毒也受不了这温度(这样说来,印度倒不必担心“非典”病毒在印度肆虐)。

不过话又说回来,印度的酷暑可怕,却好防。与瘟疫不同,暑魔伤人是分对象的,它“欺穷怕富”。热天只要躲在房子里不出去就没问题。如果房子里有电风扇、空调,就更热不着。如果再有些钱,到西姆拉等避暑胜地去避暑,更是舒服。记得那年印度政府组织我们这些外国留学人员到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西姆拉避暑,那里凉爽宜人的气候,优美的风景,以及众多前来避暑的印度富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印度贫富悬殊,富人可真富。在新德里、孟买等大城市的富人区,可看到一幢幢风格独特的私人别墅点缀在树荫之中,绿草茵茵,繁花盛放,松鼠闲跳,决不亚于任何发达国家的住宅区。真正有钱人的家,往往都拥有偌大的花园、树林和湖泊,还有成群的仆人。富人家的房子里,有空调,四季如春。若嫌闷得慌,还可驾着带空调的高级轿车到避暑胜地去避暑。印度的中产阶级约有2至3亿人,富人约有500万 ,最有钱的则要数印度维普罗尔软件公司的老板哈希姆·普伦姆吉,他被称为“印度的盖茨”,2002年个人财富居世界第三位——暑魔是绝对不会找上这些人的。

而穷人就不同了。据媒体报道,这次被暑魔夺去生命的主要是穷苦地区的穷苦人:农民、无家可归者、街头小贩、建筑工人以及三轮车和卡车司机等。他们大多从事户外活动,而且迫于生计,不能或不愿停下活计去乘凉。印度全国大约有6至7亿穷人,其中有2.5亿人生活在最低贫困线以下,每天卡路里的摄入量未达到联合国颁布的极度贫困标准。许多人的居住条件极差,在新德里、孟买等大都市,都有好几处面积颇大的贫民窟,挤满了一排排低矮的用泥坯、破布、烂席搭起的破房,沿街各处见缝插针建起的破房,举目可见。这里没有自来水,没有公共卫生设施,肮脏不堪。更有许多印度穷人连这样破房子也没有,睡在马路边上。有的则睡在树上,是名副其实的“有巢氏”。农村的情况也是如此。笔者曾到南印度泰米尔纳杜邦的农村考察,对内里穷人的赤贫状态感到震惊:穷人住的不能叫“房子”,而是搭在沙土地上棚子,人就睡在沙土窝里。里面除一幅神像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东西。中国人形容人贫穷,有一个词叫“家徒四壁”,可用这个词来形容那里的穷人是不适当的,因为他们的家,连“四壁”也没有。这样的居住条件,暑魔袭来,人怎能抵当得住?所以,印度不只是热浪伤人,每年冬季还常有人死于寒流。其实,印度并算不寒冷,只要有一两件羊毛衫便足以过冬,而穷人却连这样的衣服都没有。这些人营养不良,没有住处以遮蔽寒暑,在热浪、寒流袭来时毫无抵抗之力,尤其他们中的老人、儿童和体弱多病者,更是首蒙其害。

印度城市的公共设施严重不足。我们知道,热天更需要水,但印度许多城市没有自来水,像新德里那样的大都市,自来水也常常供应不足。一些小区水站每天早晚各向居民供水1小时,每家都挖有蓄水池,公寓楼则有一个公共水池,住户得用水泵把水抽到屋顶的塑料蓄水罐。热天,你可以看到人们都要拿着容器到公共水站去接水冲凉,还没有接到水,脚下已经湿了一片,那是淌下的汗!接到水的人们就到一旁过“泼水节”,仔细一看,人们只是小心翼翼地往自己身上撩水,再用容器接收从身上淌下的水,又继续往身上撩水,直到容器里的水全部蒸发掉。至于许多农村,情况更为严重。不要说用水冲凉,许多人连喝干净的水都困难。

电力不足也给印度人的“防暑降温”工作带来困难。在印度生活,停电是正常的,如果有几天连续没有停电,反会觉得奇怪。有的人虽在屋子里安了电风扇和空调,但电力难以保证正常工作,尤其是天热时,电力更是严重不足。所以印度人家里可以没有冰箱,没有彩电,但不能没有发电机。有钱人家自己盖房子,水井、储水罐、抽水机和发电设备一样都不能少。买不起输出功率大的发电机,就买功率小的,至少要能带动电风扇。所有商店也都配备有发电机,用链子拴在店铺门口。据说仅新德里至少有48万台发电机,遇到停电时,发电机一起吼叫,黑烟四起,蔚为壮观。

最近一些年,印度经济改革成就明显,经济已连续10年保持较好发展势头。印度政府在消除贫困增加公共设施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成就,但总体上看,要消除贫困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资料显示,2000年度印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460美元,而在2002年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文发展报告中,印度只名列173个国家中的第124位。更为重要的是,存在着严重的分配不公问题,贫富悬殊大,改革给穷人带来的好处少。现在,印度政府似乎已下了更大的决心来消除贫困,例如,在2002年欢庆印度独立55周年的庆典上,印度总理瓦杰帕伊用很大的篇幅强调了经济和发展问题,强烈呼吁,全国上下行动起来,向印度当前最大的敌人——“贫困”开战,推动印度在2020年迈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并提出了一项15点经济发展方案,其中包括3个“10万计划”:在缺水地区新建10万个人工水泵,在乡村新建10万所小学,新建10万个饮用水站。计划能否实现还不知道,印度历来缺少的不是计划,而是实施,许多计划都很好,却虎头蛇尾,最后实现不了。但愿这次对穷人带来实际好处的计划能够实现,让更多的穷人能有基本生活条件:“居者有其屋”,能遮蔽寒暑,喝上干净的水,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卫生条件。

当然,说印度贫穷,不是说我们我们中国就没有问题了。中国也没有完全解决贫穷问题,中国刚刚过去的非典,也暴露了我们在公共卫生设施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两个国家都是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都对世界文明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如,印度向世界贡献了伟大的宗教、哲学、十个阿拉伯数字等,中国则贡献了孔子思想和四大发明,但这两个古老的文明都没能解决贫穷、饥荒、瘟疫、自然灾害带来的苦难,历史上每在大的灾难面前总是束手无策,任凭大批大批的生命死去。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两国的贫穷人口加起来也是世界最多的。去年,印度一位高官对别人称呼印度为“发展中国家”表示不满,认为这种称谓损害印度的自尊心。印度政府的这种雄心值得称道,但更重要的是要敢于面对现实,解决实际问题。我想我们中国不必在乎别人怎么称呼我们,关键的问题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人们总不能把一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几百美元、成千上万的睡在马路上或沙土窝里、得不到起码的医疗条件、不断有许多人被热死冻死的国家称为发达国家。值得欣慰的是,现在这两个国家都在致力于现代化,由于这些年两个国家在消除贫困方面的努力,使得两个国家的贫困人口大为减少。 据今年4月13日发布的世界银行的《2003年世界发展指标》报告称, 20世纪九十年代,世界各国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贫困人口人数从1990年的13亿下降到1999年的11.6亿,这些成果主要归功于中国和印度在减少本国贫困人口方面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努力。最近,中印关系出现了好的兆头。印度的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在“非典”时期访华,使中国人很感动。印度瓦杰帕总理瓦杰帕伊将于本月内访华。前不久瓦杰帕伊在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时,对中国经过努力控制住“非典”还表示赞赏。两国政府都刚刚经历了一场灾难,都需要反省自己的工作,总结经验。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提高抵御突发灾难的能力,在公共设施上加大投入,更好地保护国民的生命。

                                                                                      2003-06-07 <南风窗> 2003-06